马克思主义学院
1.学院简介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于1975年。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任务,2018年入选湖北省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2023年入选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示范校和示范区建设牵头高校。
学院现设政治系等11个教学机构和中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廉洁建设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红色书信研究与传播中心、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研究中心等6个科研机构。建有VR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经典文献阅览室1个,藏书5000余册;期刊杂志阅览室1个,陈列专业杂志200余种;设有30多个校内外教育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
学院秉持“三尊三学”的办学理念和“凡事三有”的治院方略,以“立德树人、开拓创新”为学院精神,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教学科研质量为重点、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抓手的特色发展思路,依托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湖北省一流专业、《生命长江》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湖北省级教学团队,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方针,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积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格局。
2.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兼职教师66人。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54人,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博士23人,硕士生导师35人。五年来,学院教师中1人荣获湖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荣获湖北省“先进教职工”,1人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1人荣获“湖北省政治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荣获“湖北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3人入选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养计划,3人进入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0门课程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1人荣获省青年教师比武二等奖,1人荣获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1人荣获长江大学十佳师德标兵,3人荣获长江大学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温暖长大人物”,3名教师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38人次获长江大学教学优质奖。3人获长江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3人入选“长江大学人才计划”、5人获长江大学“一束光学工奖”。
3.科研成果
五年来,学院教师在SSCI、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7篇,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和其他省级以上研究项目24项;出版学术专著25部;获各类教学奖励10多项;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10余场。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获批年度 |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
一般项目 |
2020 |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
黄晓云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
青年项目 |
2020 |
二十世纪欧美主要伦理学家 对康德义务论的批评与重构研究 |
涂江波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
青年项目 |
2022 |
二十世纪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
汤波兰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项目 |
2019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的 中国妇女政治参与研究 |
张 莉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项目 |
2019 |
唐代农书《山居要术》研究 |
程 霞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项目 |
2019 |
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研究 |
刘 雅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
后期资助项目 |
2019 |
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姜学勤 |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
后期资助项目 |
2020 |
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研究:理念与模式 |
何章银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青年项目 |
2019 |
失语到重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
张 莉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青年项目 |
2019 |
马克思恩格斯 城市正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
魏 强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0 |
生态正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黄晓云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0 |
新时代党建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研究 |
肖慧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0 |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
薛阳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0 |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机制研究 |
肖芬蓉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0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 中国周边救灾外交研究 |
何章银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 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创新研究 |
李振华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重大项目 |
2021 |
人工智能背景下当代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新研究 |
刘琼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重大项目 |
2022 |
新发展理念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研究 |
汤波兰 |
湖北省教育厅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2 |
“信·荆楚”—— 湖北籍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百封书信整理研究 |
刘小燕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
前期资助 |
2023 |
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 |
肖芬蓉 |
湖北省教育厅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一般项目 |
2023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留守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机制与培养途径研究 |
范慧玲 |
湖北省教育厅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青年项目 |
2023 |
齐泽克的激进政治行动理论探究 |
赵雷 |
湖北省教育厅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2023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
薛阳 |
湖北省教育厅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 |
2023 |
乡村振兴战略下 高校毕业生返校就业竞争帮扶研究 |
陈思杭 |
4.专业设置
序号 |
招生专业组 |
招生方式 |
招生专业名称 |
特色/优势 |
1 |
待定 |
按专业招生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
省级一流专业 |
5.专业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1)新高考选考科目
首选历史,再选政治
(2)人才培养特色
一是精细化培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四个必做”“五个必谈”对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予以具体指导。以导师制为基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保障学生培养的精细化。自导师制实施以来,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考公率、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二是专业化培养。组织经典著作研读,助力学生形成学科思维。依托经典文献阅览室和期刊阅览室提供的良好硬件基础,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常态化开展经典著作研读活动,“追光”读书班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班于2022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资助项目。创刊于1985年的《郢都论坛》杂志,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和创新性,成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
三是实践性培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五模块”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常规教育实习之外开展专业实习;明确实践技能评价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等。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施暖课教学改革,发挥学生主体性,训练其表达、组织及应变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竞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开设《生命长江》课程,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助力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近三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情况 |
序号 |
姓名 |
获奖类型 |
获奖时间 |
级别 |
1 |
魏文婵 |
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
2020年9月 |
省部级 |
2 |
张馨月 |
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
2020年9月 |
省部级 |
3 |
李代凤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 |
2020年5月 |
国家级 |
4 |
李正一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 |
2020年5月 |
国家级 |
5 |
吴伦广 |
湖北省“百生讲坛”党史知识竞答优胜奖 |
2021年6月 |
省级 |
6 |
吴亦阳 |
2021年“才聚荆楚 勇往职前”湖北省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决赛优胜奖 |
2021年12月 |
省级 |
7 |
王亚宇 |
湖北省跳绳锦标赛女子组3分钟单摇第一名 |
2021年10月 |
省级 |
8 |
王亚宇 |
湖北省跳绳锦标赛女子组30秒单摇第二名 |
2021年10月 |
省级 |
9 |
王亚宇 |
湖北省跳绳锦标赛女子组30秒双摇第二名 |
2021年10月 |
省级 |
10 |
王亚宇 |
湖北省跳绳锦标赛混合组60秒交互速度跳第二名 |
2021年10月 |
省级 |
11 |
王亚宇 |
湖北省跳绳锦标赛混合组4×30秒单摇跳第三名 |
2021年10月 |
省级 |
12 |
郑亚岚 |
第十届“导航杯”(中南联盟)实践教育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大赛三等奖 |
2021年6月 |
省级 |
13 |
郑亚岚 |
首届湖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习思想宣讲比赛决赛三等奖 |
2021年3月 |
省级 |
14 |
张夕雨 |
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1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
2021年12月 |
省级 |
15 |
杨淇 |
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1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
2021年12月 |
省级 |
16 |
李财 |
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
2022年8月 |
省级 |
17 |
安润 |
湖北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
2022年8月 |
省级 |
18 |
吴明阳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
2022年5月 |
国家级 |
19 |
陈嘉锐 |
2022年“南国北师·伦理辩论竞赛项目”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
2022年12月 |
国家级 |
20 |
梁雨欣 |
湖北省2021年度“百生讲坛”银牌团支部 |
2022年4月 |
省级 |
21 |
杨鑫 |
第十二届“导航杯”(中南联盟)实践教育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大赛二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22 |
张晓燕 |
第十二届“导航杯”(中南联盟)实践教育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大赛三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23 |
蔡少卓 |
第十二届“导航杯”(中南联盟)实践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演讲大赛二等奖 |
2023年5月 |
省级 |
24 |
杨杰 |
第十二届“导航杯”(中南联盟)实践教育活动 ——中国故事演讲大赛二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25 |
汪佳祺 |
第29届湖北省翻译大赛二等奖 |
2022年12月 |
省级 |
26 |
魏银银 |
第30届湖北省翻译大赛三等奖 |
2022年12月 |
省级 |
27 |
蔡嘉纬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二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28 |
王诗媛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二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29 |
唐佳雨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二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30 |
湛淑静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三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31 |
陈艳霖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三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32 |
熊虹吉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三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33 |
裴文祺 |
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三等奖 |
2023年6月 |
省级 |
34 |
袁田 |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特等奖 |
2023年10月 |
国家级 |
35 |
袁田 |
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
2022年12月 |
国家级 |
36 |
郭园 |
第五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优秀奖 |
2024年5月 |
国家级 |
37 |
张婷、 郭临晓、王丰潇 |
十三届“导航杯”(中南联盟)实践教育活动 ——“两会观察”案例分析大赛校际决赛三等奖 |
2024年6月 |
省级 |
38 |
汪心悦、周林汐、蔡文涛、王德宁、吴悦 |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一等奖 |
2024年11月 |
国家级 |
39 |
“信·荆楚”团队 |
“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
2024年6月 |
省级 |
40 |
银发“家+”团队 |
“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
2024年6月 |
省级 |
41 |
“信·荆楚”团队 |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复赛铜奖 |
2024年11月 |
省级 |
42 |
“信·荆楚”团队 |
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铜奖 |
2024年12月 |
国家级 |
43 |
“信·荆楚”团队 |
第七届湖北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金奖 |
2024年9月 |
省级 |
44 |
袁田 |
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
2024年11月 |
省级 |
45 |
崔安欣 |
湖北省第十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 |
2024年7月 |
省级 |
(3)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前景
自1975年以来,本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4000余名。学生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宣传、教学工作,胜任学校学生管理以及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是具有思想性、师范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武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达30%以上,多名研究生考取博士,学生就业率达93%以上。
6.学生活动
学院秉持“人才培养精英化、学工活动精品化、学生管理精细化”的“三精”工作理念,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构建价值引领、能力提升、行为塑造、评价改进“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若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学生工作品牌。如一年一度的“思政之音”文化节,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书法比赛、思政讲坛、红色观影、寝室文化评比等系列活动,助力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师范技能,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始于2016年的“情满星空·爱不孤单”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服务,在校、省两级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受到中国网、网易新闻等媒体广泛关注,在学生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组建于2021年的“信·荆楚”项目工作团队,致力于搜寻、整理、研究和传播湖北籍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的红色书信,现已寻得董必武、陈潭秋等百人书信300余封,公开出版研究专著《信·荆楚:湖北儿女笔下的红色追寻》并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1篇,项目获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特等奖,团队先后被评为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示范团队及全国优秀团队;团队事迹于2024年两度为《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成员所在的本科生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7.优秀校友
雷儒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7月出生,湖北监利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思政专业1983级校友,现任湖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93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任湖北省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心理健康与咨询研究会副会长、黄石市社科联主席。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管理等。先后主持教育部和省级科研及教研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
胡芳,女,汉族,1983年4月出生,思政专业2001级校友。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北京大学“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入选四川大学第三批“双百人才工程”,全国列宁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2005年毕业后进入贵州大学工作。30岁破格晋升副教授,33岁晋升教授,同年入选贵州省学术带头人、贵州大学“青年英才”、35岁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谢祥,湖北监利人,思政专业2002级校友。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2009年毕业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2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二级(正处级)调研员。
8.招生咨询方式
学院官网:http://mks.yangtzeu.edu.cn/
咨询电话:0716-8061880
联系人:邓老师